发布时间:2023-03-28 02:25:18
水稻有黑粒怎么办
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水稻稻粒黑粉病,水稻稻粒黑粉病也被称为黑穗病、稻墨黑穗病、乌米谷等。发生时期主要在水稻扬花至乳熟期,主要危害稻粒,如果大面积发生,减产是肯定的,严重的甚至直接绝收。
从外观看患病的植株,也很容易发现症状,一般情况下,稻粒呈污绿色或污黄色,用手拨开后,内部有黑粉状物,严重的,整粒都是黑色的,并且用手搓,呈粉状。
1、购买种子要注意,如果是陈种就不要买,可主要购买抗病性强的品种。
2、播种时进行拌种,包衣后的种子,能预防很多常见的病害。
3、实行轮作,比如和玉米、大豆等轮作。
4、氮肥施用不要过多,也不要偏施,多种元素都要用到。
5、如果在发病前期,可选用三唑酮、多菌灵、井岗霉素等。
扩展资料:
生长环境: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
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
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如何防治水稻的稻粒黑粉病?
稻粒黑粉病又称黑穗病,俗称乌谷、黑粉谷等,由种子或土壤传播真菌引起,主要为害穗部,一般仅个别小穗受害。穗期谷壳缝隙处长出黑色舌状突起物,初期带黏性,后来成黑色粉末黏附在谷壳上。该病近年来在杂交稻制种田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穗发病率为70%-80%,病粒率达10%-15%,高的达70%-80%,损失率达10%-20%,甚至超过50%。
稻粒黑粉病的识别要点
病谷的米粒全部或部分被破坏,起初症状不明显,到腊熟、成熟期才表现出症状,成熟时颖间自然裂开,露出锥形黑色角状物,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
有的外颖背线近护颖处开裂,现出红色或白色舌状物,颖壳碾附黑色粉末。
有的谷粒色泽暗绿色,外观似青秕粒,不开裂,手捏有松软感,浸泡清水中变黑色。
如何防治水稻的稻粒黑粉病?
1、田间喷药是防治稻粒黑粉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在生产田初花期、盛花期和灌浆期各用药剂防治1次,其中盛花期防治是控病的关键措施。杂交制种田或种植感病感病品种,发病重的地区或年份,于水稻抽穗始期和盛花高峰末期各喷药1次,发病轻的年份则于盛花期高峰末期喷药1次即可。可选药剂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苯甲·嘧菌酯、苯甲·丙环唑、己唑·多菌灵、戊唑·多菌灵、噻呋酰胺等。
2、注意老制种田土壤带菌或种子带菌,以种子带菌为主的地区,播种前可用10%盐水选种,汰除病粒,然后用咪鲜胺浸种。
3、合理耕作,冬季制种田翻土晒田,实行轮作、换茬,减少土壤中病菌的积累;避免在病田留种。
4、加强栽培管理,不宜迟施、偏施氮肥,氮、磷、钾肥要合理平衡施用;制种田通过栽插苗数、苗龄调节出秧整齐度,做到花期相遇;适时晒田,后期干湿交替,降低田间湿度。
5、实行检疫,严防带菌稻种传入无病区。
水稻种子刚收,里面有黑褐色颗粒,排除晾晒,是什么原因,怎样控制和冶治疗?
水稻稻粒黑粉病又称黑穗病、稻墨黑穗病、乌米谷等。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主要发生在水稻扬花至乳熟期,只为害谷粒 ,每穗受害1粒或数粒乃至数十粒,一般在水稻近成熟时显症。染病稻粒呈污绿色或污黄色,其内有黑粉状物,成熟时腹部裂开,露出黑粉,病粒的内外颖之间具1黑色舌状凸起,常有黑色液体渗出,污染谷粒外表。扒开病粒可见种子内局部或全部变成黑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
中文名
水稻稻粒黑粉病
外文名
Tilletia barclayana (Bref.) Sacc. et Syd.
又称
黑穗病
属
担子菌亚门真菌
病原
Tilletia barclayana (Bref.) Sacc. et Syd.称狼尾草腥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异名:Neovossia horrida (Tak.) Padw. et Azmat Kahn.孢子堆生在寄主子房里,被颖壳包被,部分小穗被破坏,产生黑粉。厚垣孢子球形至广卵形或椭圆形,黑色,大小25-32×23-30(μm),表面密布齿状突起,无色至近无色,顶端尖,基部多角形稍弯曲,高2.5-4(μm);担孢子线状,无色无隔膜,大小38-55×1.8(μm);次生小孢子膜肠状,大小10-14×2(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厚垣孢子在种子内和土壤中越冬。种子带菌随播种进入稻田和土壤带菌是主要菌源。该菌厚垣孢子抗逆力强,在自然条件下能存活1年,在贮存的种子上能存活3年,在55℃恒温水中浸10分钟仍能存活,通过家禽、畜等消化道病菌仍可萌发,该菌需经过5个月以上休眠,气温高于20℃,湿度大,通风透光,厚垣孢子即萌发,产生担孢子及次生小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抽穗扬花的稻穗大,侵入花器或幼嫩的种子,在谷粒内繁殖产生厚垣孢子。水稻孕穗至抽穗开花期及杂交稻制种田父母本花期相遇差的,发病相率高,发病重。此外雨水多或湿度大,施用氮肥过多也会加重该病发生。在杂交制种不同组合中,存在着母本内外颖最终不能闭合的现象,称作开颖。开颖率高的组合,如献优63,开颖率高达30%-40%,则发病率高。品种间发病率高低差异较大,汕优63第一年制种田,病穗率高达92%,病粒率25.19%。
防治方法
(1)实行检疫,严防带菌稻种传入无病区。
(2)注意明确当地老制种田土壤带菌与种子带菌两者作用的主次。以种子带菌为主的地区,播种前必用10%盐水选种,汰除病粒,然后进行种子消毒,消毒方法参见稻瘟病。
(
水稻有黑粒怎么办?
水稻有黑粒极有可能是因为水稻稻粒黑粉病,水稻稻粒黑粉病也被称为黑穗病、稻墨黑穗病、乌米谷等。发生时期主要在水稻扬花至乳熟期,主要危害稻粒,如果大面积发生,会造成水稻的减产,严重时甚至会直接水稻绝收。

水稻稻粒黑粉病从外观上观察也是极其容易被发现的,一般情况下,稻粒呈污绿色或污黄色,用手拨开后,内部有黑粉状物,严重的,整粒都是黑色的,并且用手搓,呈粉状。
为了造成水稻后期养殖过程中出现病害等情况,在最初购买种子播种时,需要购买抗病性强的品种,尽量不购买陈种。

在播种水稻时要进行拌种,实行轮作,施肥的时候不要施用过多的氨肥,不要偏施。
水稻黑穗用什么药效果好一点,那位大神有经验指教一下
水稻“黑穗”是特殊的气候条件、发病地区环境、管理方式以及病菌积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水稻黑穗病主要是交链孢霉菌和附球霉菌感染,病菌孢子一般附着在稻粒、稻秆、禾本科杂草的枯死株上越冬。该病害田间发病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到8月,其症状为水稻抽穗后不久,谷粒内颖出现褐色斑点或变褐,随病势进展变浓褐或黑褐色,称之为“黑穗”小穗轴并不坏死。发病严重时不仅影响稻米品质,降等降级,而且造成减产。
水稻黑穗病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1、田间致病菌源的积累
近年来,机械化收割和秸秆还田面积逐渐扩大,还田的稻秆上积累了大量病苗;其次堤埂杂草割后就地放置,孢子发生密度较高,易于田间菌源的恶性积累。
2、感病品种连续大面积种植
连年种植同一品种,面积扩大及病菌增加,导致品种的抗病性逐年下降,为“褐变穗”的大发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寄主条件。
3、施肥不当促进病害发生
大量增施氮肥,且施肥时期偏晚,导致水稻抽穗后过于繁茂,贪青晚熟;同时钾肥、硅肥的施用量少,因而使品种的抗病力下降,易受到病菌的侵染。
4、天气情况
成熟期温度低、降雨多、日照少,病害更容易发生。
水稻黑穗防治措施
1、品种选择
改变单一种植结构,做到品种多样化。提倡合理布局,培育抗病品种。同时科学浸种,播种和精选种子,培育壮秧,提高水稻抗病力,是防治褐变穗的基础。
2、肥水管理
施肥量在一定范围内与产量成正比,要正确合理地增施基肥、磷、钾、硅肥,少施氮肥。为防止稻叶早枯,要浅水灌溉,增强根系发育,保持水稻活力。
3、切除传染源
受害稻草和禾本科杂草枯死叶割后尽快移出田外,防止孢子大量繁殖,做堆肥应充分腐熟。
4、药剂防治
根据病情和气象预报,适时防治。在水稻孕穗末期、齐穗期施药防治,1.5%多抗霉素150毫升/亩或1.5%多抗霉素130毫升/亩+50%扑海因75毫升/亩。防治由鞘腐病、细菌性褐斑病、褐鞘病、紫杆病等引起的“黑穗”,在水稻孕穗期、出穗期、齐穗期2%加收米80毫升+25%施保克6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
水稻黑穗病是怎么回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水稻黑穗病的还能吃吗、水稻黑穗病是怎么回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