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9 16:07:03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什么朝代的人?
这组诗当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此时杨万里正任江东转运副使,任所是在建康。诗题中的“新市”,是当时一处城镇。这里水陆环绕,舟车通利,是作者离开临安去建康任所,或从建康返回临安述职的必经之地。作者途经这里,略作停留,短期借宿,见景生情,有感而发。
出处:唐代·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其一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其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
其一
春天刚来,只能在杨柳梢头看得出,有人挑选几根杨柳长条折下来插到酒楼头。虽然现在身在他乡,就权当在家里过寒食节一样,看那村社里搭台唱歌跳舞,实在是潇洒风流。
其二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边的树上花已凋落,而新叶却刚刚长出没有形成树阴。一个孩子奔跑着追捕一只黄蝴蝶,可蝴蝶飞到菜花丛中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扩展资料
这是一组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第一首诗写酒楼、柳条上的春光,清明节的村歌社舞。首二句点明季节与地点,先写柳梢,再写酒楼。后二句通过观察乡土风俗暗示自己身在他乡,表明自己并没有那种寓居他乡的愁绪,并且着意于“村歌社舞更风流”,更表现出一种恬然闲适的心境。
第二首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市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 是唐朝么..还是宋?还是...
唐朝,长安有东西两市。。。
不过,民间的草市在两晋南北朝时就出现了
市声作者姬文是哪个年代人
清代人,生平不详。
《市声》作者:[清]姬文
【简介】
近代小说。作者姬文。生平不详。最初发表於《绣像小说》,25回,未完。190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共36回,始全。1958年,上海文化出版社排印出版。
《市声》是晚清仅有的一部以工商界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它以上海商界为中心,反映了晚清商界在纺织、茶业等方面受外资侵入而日渐萧条的情景,以及若干有志之士欲振兴民族工业的豪举。它著重谴责了工商界内部种种卑鄙龌龊、尔虞我诈的行为,提供了晚清工商业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
小说中的华达泉、李伯正、范慕蠡代表了新兴的民族资本家,热心创办实业,振兴民族工业。李伯正,不惜工本,购置机器,研究工艺,开办学堂,训练工人,想“纺织各种新奇花样丝绸等类,夺他们外洋进来的丝布买卖”(第 6回),反映了他们的爱国思想。但结果资金耗尽,事业无成。小说著力写了以钱伯廉、汪步青为代表的一大批奸商猾贾,在“振兴工业”的幌子下,哄骗欺诈,投机倒把,中饱私囊,挖空了民族工业的墙脚,揭露颇为深刻。它的写法类似其他谴责小说,但其中不少内容与商界无关,结构显得枝蔓;有的情节夸张失实。
《山市》一文的作者是谁?我国哪个朝代的著名什么家?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另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是清代文学家,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县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市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
历史老师告诉你
正规的市最早出现于汉朝,政府规划出市、坊开始于唐朝,确立于宋。
天上的街市现代诗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天上的街市》是现代诗人郭沫若的作品。
他是新中国的人……
关于市是哪个朝代的作家和市的出现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