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2 08:12:29
1. 有什么好听的歌是有古文改编的
独上西楼 出自《相见欢》,南唐李后主李煜作词。
芳草无情 出自《苏幕遮》,宋代范仲淹作词 但愿人长久 出自《水调歌头》,宋代苏轼作词。 思君 出自《卜算子》,宋代李之仪作词。
人约黄昏后 出自《生查子》,宋代朱淑真作词。 几多愁 出自《虞美人》,南唐李后主李煜作词。
有谁知我此时情 出自《鹧鸪天》,宋代聂胜琼作词。 欲说还休 出自《丑奴儿》,宋代辛弃疾作词。
胭脂泪 出自《乌夜啼》,南唐李后主李煜作词。 清夜悠悠 出自《桃园忆故人》,宋代秦少游作词。
万叶千声 出自《玉楼春》,宋代欧阳修作词。 相看泪眼 出自《雨霖铃》,宋代柳永作词。
2. 有哪些古文编了歌邓丽君有一张专辑《淡淡幽情》,全部都是词(南唐和宋)谱曲,包括:相看泪眼--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几多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清夜悠悠--秦观《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思君--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胭脂泪--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芳草无情--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独上西楼--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谁知我此时情--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万叶千声--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唐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也被谱曲演唱,歌名叫《相见难》《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才子杨慎的《临江仙》 还有最耳熟能详的岳飞的《满江红》,有83版射雕中罗文的版本和张明敏版本。
3. 高中语文课本中改编成歌曲的古诗词有哪些1、《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3、《红楼梦.葬花》 葬花,是越剧古装戏《红楼梦》中的经典选段,常演剧目。是越剧王派花旦唱腔中的名家名段。
是以四大名著《红楼梦》为故事蓝本改编的越剧版本,广大越剧迷中有很大的影响和流行面。 《红楼梦·葬花》要体现的是: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
毕竟是外孙女,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 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
而这种哀怨、悲凉、孤独的心境在受到恋人“贾宝玉”的“冷落”时显得更加的淋漓尽致。 4、《春江花月夜》 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
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5、《雨霖铃·寒蝉凄切》 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4. 帮忙找些古诗文改编的流行歌曲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由梁志宏作曲,邓丽君1983年首唱并将歌名改为《但愿人长久》。邓丽君1995年5月去世后,王菲为了纪念邓丽君在同年7月发行了菲靡靡之音,其中将《但愿人长久》换成了《明月几时有》。
《宫锁心玉》插曲《明月》 演唱:杨幂
2.张继:《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词/曲/RAP:孙丁仰沁 演唱:朱彦清
《涛声依旧》
3.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伊能静《念奴娇》
5. 由古诗词改编的歌曲《但愿人长久》是王菲演唱的歌曲,由苏轼作词,梁**作曲,收录在王菲1995年7月1日发行的专辑《菲靡靡之音》中。改编自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歌词如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寒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寒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扩展资料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因为这首歌被下架了。歌曲是由歌词和曲谱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表现形式。词曲一对应,歌曲的创作一般有三种方式。
一是先有文辞,后据之谱曲。二是先曲后词,依声填词。三是通过已有曲或词,重新谱写词曲,属于改编或翻唱。
音乐内涵
歌曲的音乐内涵首先要确立旋律与节奏的关系。传统作曲教材中都有这样一句话,旋律是歌曲的生命。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句话否定了节奏在歌曲中极其重要的地位。从现代音乐发展的理论观念来看,歌曲创作的切入点应该以节奏入手更方便、更易学和更易达到歌曲内在的统一。
只有掌握了节奏的框架概念,才能驾驭歌曲这种小而全的音乐体裁。相比之下,旋律的创作则更抽象、更难被传授和表述。优美的旋律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正如许多作曲家谈及旋律便时不时地搬出灵感一说。
当今青年热衷于蹦迪或舞蹈机,其中的感受恐怕节奏远远多于旋律。节奏在初学歌曲写作的人手里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