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7 21:00:33
北魏王朝是如何突然走向灭亡的?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从节俭到奢侈是非常容易的,但从奢侈到节俭就十分的困难,一个小朋友都懂的道理,北魏王朝却在这方面栽了一个大跟头。北魏王朝由繁荣昌盛逐渐走向灭亡的过程,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同时也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不管我们身在何处,生活过得是多么的锦衣玉食,都不要忘记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沿着别人走出的道路前进时,应该踩着路边的荆棘,因为这样走多了,就能使道路变得更加宽敞,生活亦是如此。当时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改革,缓和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促进了各个民族的融合,让国力达到了巅峰时期。在孝文帝去世后,仅仅30多年,当时旭日东升的北魏王朝就走向了灭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了。
1、 北魏王朝的兴盛到灭亡
北魏王朝兴盛时期:
说到北魏,很多人都会想到曾经将北魏王朝推向建国以来顶峰的君王—孝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孝文帝被立为太子后,生母李夫人就被赐死,当时年仅5岁的他就继承了皇位,在少年和青年时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难。但是在孝文帝在位的期间,不管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军事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革。
不仅是加强了中央的决定权,还促进了北方各民族之间的融合,稳定了北魏的统治,为后来隋朝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颁布的新土地制度,也就是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有效的稳定了当时的政局和社会环境,一系列的经济建设也促进了北魏商业的经济繁荣发展,抑制了官员借权剥削百姓,缓和了社会矛盾。可以说,北魏对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不可磨灭的。
北魏王朝**时期:
很多人或许都很疑惑,当时如日中天的北魏王朝怎么就突然走向灭亡了呢?虽然在孝文帝执政期间,不管是政治军事还是经济实力都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但是在孝文帝死后,统治集团内部的**是导致其走向灭亡的必然结果。孝文帝实行改革后,北魏王朝几乎是再无战事发生,国内更是夜夜笙歌 。
当时统治阶级不仅**甚至还掠取了国家大量的财富,北魏的皇家贵族也迅速堕落,逐渐失去祖先的尚武精神,疯狂的搜刮钱财。富人们的斗富现象也日益明显,他们通过非常不理智的手法来展现自己的财富来为乐趣,骄奢无度的现象已成为当时的常态,丝毫不珍惜民力。上行下效,这种不理智的消费观念迅速在朝中流行开来,整个国家只懂得吃喝玩乐,坐享其成。
而底下的百姓一方面要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又要满足上层统治者们的索求无度,他们的生活过得是十分的穷困。由于兵役和徭役更使得大部分百姓无**常的生存下去,纷纷出走逃亡,在国家赋税锐减之下,更加重了未逃亡百姓的征税。农民起义纷纷爆发,阶级矛盾达到了顶峰。这些反抗沉重的打击了北魏的统治根基,后来经过一系列叛乱之后,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而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贵族也丢弃了先祖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
2、 北魏王朝的消费观念
1、统治阶级内部的奢侈**
皇亲国戚出身的高阳王元雍和河间王元琛之间声势浩大的斗富流传开来之后,北魏王朝便从最开始富人阶层相互之间的斗富,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攀比炫富,而且更加的骄奢淫逸和**。当时的统治阶级也同富人一样,通过展示自己的富有为乐趣,而且丝毫也不觉得有违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当时有的人就是乘着身居高位,把自己的家完全按照皇宫的样式建造,金碧辉煌,光是男仆就达到了六千人,歌舞伎也有500人之多。甚至花很大的价钱在园中移植许多珍稀的树木花草,喝水的井也是由玉石打造,打水的罐子也是黄金的,就连绳子也是五色的丝线所编制。可怕的是这些仅仅只是当时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炫富行为可以让我们为之震撼,这也同样说明了那段时期社会上的奢侈风气是多么的盛行和猖狂。
2、整个国家过度崇尚佛教
北魏从上到下其统治者都十分的崇尚佛教,在统治者的推崇之下,整个北魏王朝掀起了一股又一股拜佛的热潮。统治阶级花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钱财去制作佛像,兴办佛寺。北魏的贵族们也大肆的开凿石窟,**僧人讲解佛教精义,在对佛教的信任上愈演愈烈,将大量的钱财投入了进去。
北魏胡太后不但自己崇佛还要在洛阳城中修建佛塔,光是专供僧人居住的僧房就达到了千余间,一时间,整个洛阳城的僧侣人数急增,甚至达到了200多万。这样导致的后果就使得地方官府更加严厉的剥削普通阶层的百姓,百姓们活不下去了不是到处逃亡就是出家当了和尚,北魏可纳税的百姓和从事劳动生产的人也越来越少,因此整个北魏社会的经济状况开始急剧下滑。
3、 为何北魏逐渐走向灭亡
其一:迁都洛阳后安于现状
在北魏把政治中心迁往洛阳之后,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同时也很大程度的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此次由平城迁都洛阳的行动也同样实现了孝文帝的政治理想。当然,北魏的国都平城地理位置的偏僻,气温寒冷,不适合发展农业,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还对畜牧业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北魏的经济产生了束缚,这些都是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客观原因。
我们都必须承认,在迁都洛阳之后,摆脱了平城恶劣的环境,整个国家的经济开始恢复,农业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孝文帝也实行了改革对此进行了一次自上而下的"大手术"不仅开阔了统治者的视野和胸襟,同时也让北魏摆脱了经济落后的局面。但令人可惜的是,迁都洛阳在给北魏带来繁荣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灾难。
在迁都洛阳以前,北魏整个国家生活不算太好的社会环境和局面一直都激励着北魏王朝上下一心,统治者励精图治。在迁都洛阳之后,钟灵敏秀,人杰地灵,确实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但是,舒适和宁静,对于浪花,就意味着死亡,北魏的统治者们就是这样渐渐的被舒适的生活磨灭了积极向上的斗志,慢慢的开始只注重自己的生活享受,沉浸在骄奢淫逸的生活之中,北魏的贵族和统治阶级也逐渐腐化,甚至开始侵吞国家的财富,严重削弱了国力。
其二:北魏严重的奢侈风气
当时北魏整个社会的奢侈风气逐渐蔓延扩散,骄奢淫逸的生活,使他们逐渐开始丧失了理智,失去了对生活的斗志。北魏的统治阶级腐化、富人之间的斗富、掀起的一股又一股崇佛的热潮,一直不停的剥削着各族的平民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和各民族之间的矛盾,爆发了多地的农民起义,让北魏王朝的奢侈风气达到了顶峰。
迁都洛阳所带来的美好舒适的生活,让统治者们在精神方面出现了明显的空虚,所以他们为了弥补这个空虚,大量的统治者开始推崇佛教,为佛教花费巨资。同时,有的统治者家中有山海,仆人上千,歌女无数,甚至每顿饭都要花费上数万,在这种奢侈消费观的背后必然是从普通百姓的口中搜刮来的。
这种奢侈的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的稍微有点富的人也开始模仿,在洛阳城中逐渐流行开来。北魏的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把这个兴盛的王朝逐渐推向灭亡的深渊的。
4、 结语
一个懂得勤俭节约的国家就会繁荣昌盛,一味的骄奢淫逸必然导致这个国家迅速走向灭亡。同时一个优秀的统治者会懂得爱惜民力,节约使用财物,会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好万全的计划和打算。
北魏王朝就是因为忘记了祖先当年的勤俭节约才导致了这样奢侈风气的盛行,让普通的农民百姓来承受他们奢侈所导致的后果和压力。其实有太多的因素导致了北魏走向灭亡的结局,而这些因素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从最开始的安于现状,北魏统治阶级和富人们腐化形成丧失理智的消费观念造成财政困难,然后不停剥削底层百姓,激化阶级矛盾。这样的结果就是爆发大规模起义,即六镇起兵,北魏分裂,国家灭亡。所以说,就算是我们现在生活在不愁吃不愁穿,资源丰富的现代社会,也更应该懂得去践行勤俭节约不安于现状这一理念。
沈阳正在行动节目主持人东升多大年纪
东升本姓李,1993年加入新闻队伍,因广播播音工作的需要,将姓名分离。
东升出生于“大跃进”的翌年,受属相的影响,心宽体胖,性格开朗,既无近忧,更无远虑,顺其自然,适应能力极强。在经历了工农兵锻炼之后,学历教育于1988年停靠在夜深人静的南师大政教系的“站台”(夜大)。
新闻履历虽有11个年头了,但学海无涯,大千世界瞬息万变,因此,至今仍是“列兵”。
PS:大跃进是1958年开始的,他应该是1959年出生。
请问:“东氏”起源于那个朝代。现在分布于哪里
东(Dōng 东)姓源出有四:
1、出自舜有七友东不訾之后为东氏。据《集韵》载,舜帝七友之一东不訾之后。七友为:雄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訾(一作东不识)、秦不虚、灵甫。《尸子》云:“舜士友有东不识,《广韵》作东不訾。”东不訾的后代,有的就用“东”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东姓。
2、出自风姓,太昊伏羲之后有改姓东氏。据《路史》载,伏羲氏之后东蒙氏之后人有居于东方者,以居地为氏,后改东氏。
3、汉复姓十三氏中有东宫、东郭、东门、东野、东田、东陵、东蒙、东莱、东邱、东乡、东里、东关、东闾等复姓,后有改东氏者。
东姓始祖:东不訾。据《通志·氏族略》上说,东氏是舜七友东不訾的后代,望出平原。而《姓氏考略》上说东氏是伏羲之后,望出平原。另《尸子》上记载:“伏羲之后,舜七友有东不訾。”由此看来,东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姓氏,推算起来,至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望族居平原郡(今山东省平原县南)。东氏后人奉东不訾为东姓的始祖。
4、据《东野志》记载:复姓"东野"来源于商朝,始祖是周公旦,即周公。周公的第三个儿子叫渔,封地东鲁(即现在的山东)的东野(即现在的曲阜),渔有一子,就以东野为姓,叫东野田。当时,就在曲阜修建了较为宏伟的周公庙,由于渔非常想念自己的父亲,就经常登上周公庙前的一块巨石向都城凝望,这块石头就被称为“往父石”。春秋战国时期,在鲁国朝中的东野一姓的官员被奸臣所陷,500余门被灭,只有老大携家谱逃往东瀛,改姓为“东”,隐名改姓直至鲁国灭亡许多年,后代才携家谱迁往晋(现在的山西);因各种原因,后代又分散到各地;其中一支携《东野志》落户到河南寝丘(现在的河南省沈丘县),一直以“东”为姓,繁衍生息与此。
二、迁徙分布
(缺)东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相传伏羲氏为东方部族的首领,而他的部落的发展最为迅速,生产方式最先进,伏羲的部落在华夏发展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绩,他的后代中就以东为姓,借以纪念他在东方部落的贡献。而在先帝舜时,他有七友,其中之一名为东不识(或东不訾),他的后代都用东为姓。
三、历史名人
东 郊:明朝官御史,巡按应天,行部过常州,会武宗南巡,时遇江彬纵其党,横行州郡。推官张曰韬上书于东郊,东郊命登己舟,在危急时救护了明武宗。
东良会:元朝巩昌人,个性耿直,事亲孝顺,教子爱国。任商州总兵时,遇红巾军作乱,他让长子携眷属前往华州居住,次子携眷属前往朝色居住,临行前对两个儿子说:“国家把土地交由我管理,义当死守。”红巾军攻城时,他指挥全城将士奋勇死守,直至战死。部属在他忠勇的感召下,个个奋不顾身,虽死伤众多但城未失守,保住了全城人民的生命财产,为州郡地方官员树立了榜样。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平原郡: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设置,相当于今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2、堂号
友舜堂:古时东不识是舜的朋友。
玉林堂:明代东升,博学能文,教子有方,生4子,3人中了进士,人们称他“玉林凤群,科第世家”。
东升人在哪个朝代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东升在哪个城市、东升人在哪个朝代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