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8:04:55
《空气有质量吗》教学反思
《空气有质量吗》是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最新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四节课内容,本课是被当作一个可被学生接受的质量概念的启蒙在使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空气和别的物质一样都有重量。(严格意义上来说质量和重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两者有诸多差别,但在地球引力之下,两者却是等值。本文暂且以地心引力为前提,即质量等同于重量。)从而认识空气是一种物质。为了能够让课堂有“味”,孩子便于理解及让孩子有足够的实验探究时间,我将本课的活动围绕“空气有重量吗”展开,首先直接让学生通过课题猜测空气是否有重量,再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想法,从而去建构有关的科学概念。从课程的类型来分本课的优势知识类型为陈述性知识,通过实验的方法理解空气是有重量的,而且比较轻。
课后与组内有经验的老师讨论及综合学生学习效果,发现虽然用心准备课堂,两个班级上课不断调整教学步骤,改良教学设计,但仍有诸多问题,现我将结合三年级两个班级上课的情况做如下反思:
一、 课前备好课,灵活使用教具
科学科目不同于人文学科课堂,没有实验的课堂是枯燥、乏味的,只有在实验中探索、发现,获得认知,体验大自然的奇妙才是最真实、可靠的,也是孩子最喜欢的课堂。
《空气有质量吗》这一课的实验材料非常多,而且天平需要自己组装,对于我这个动手能力还不够强的老师而言,特别是探究实验类型的课,拿出的教具如果引发学生思维的混乱那就适得其反了。所以,我在选择教具上,是依据教材中的小天平进行改进,因为教材中的小木棒太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不适于小组活动,所以选择了实验室中的杠杆尺作为天平的杆。在第一次课堂上用气球,当我在一班上过课后发现,在充气后天平的变化并不明显,反而使学生模糊了空气是有重量的这一概念。我们分析其中的原因,一个可能是因为气球里面的气不够多,另一方面可能是气球本身比较轻,受空气浮力的影响,导致结果不是很明显。所以在第二次上课时我改用了皮球,一方面皮球中可充的气多,另外也去除了空气阻力产生的影响。这一次实验的结果明显,也能让孩子直观地体验到空气有重量的结论。
二、 不断探索研究,积聚教学智慧
虽说上了两次,但每一次每个班级的情况很不一样,所以教学的预设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课堂反应,这才是课堂能真正出彩的地方。而因为自己在生成性问题的处理上欠缺教学智慧,这节课中学生的回答出现了好几个亮点,而自己都没能及时把握住,失去了好些机会。
例如:
①当一个坐在教室最边上的学生提出第一次在明显不平的情况下说天平是平衡的时候,我可以将天平轻轻地转至该生所在的位子,然后再让他判断,同时也可以提醒学生在自己实验观察的过程中,一定要站在天平正前方的位子才能准确判断。
②当让学生想办法第一次调节平衡的时候,有学生说加几个橡皮擦,这时候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而且他的理由也说得很好,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准确地抓住这个契机,追问一句,那你认为加什么合适呢?既可以增又可以减的物体你能想到吗?这样就省去了接下去很多不必要的绕圈,直接引出可以使用绿豆。
③在课堂上还是太多一问一答的方式,活动缺少块面化的设计。学生的回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问题设置,教师将问题零散化、模糊化就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形成。而当教师抛出一个核心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开始我提问:如果右边皮球不动的情况下,怎么使天平达到平衡呢?因为在这个问题的提出时教师的轻描淡写,导致后面连续两个学生提出把气球里的气放掉,如果教师在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能顺利抓住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就不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三、 关注实验过程,以“做”促学
既然科学是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必然要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只有重视科学实验室规范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引导孩子走进科学,感受科学魅力,体验科学家们在实验室开展研究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虽然,在学期之初,我已经在课堂上强调过做实验的注意事项,但每当孩子们走进实验室看到林林总总的实验材料总会情不自禁地东摸摸、西看看,或者和周围同学聊聊天。这样非常不利于实验有序进行,在做《空气有质量吗》的实验的时候,同样也出现了此类问题。当时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纪律问题:有人下座位,甚至有个别同学故意影响其他同学操作时,我是直接喊停的。后来又因为讲纪律而耽误了时间,导致实验做得很仓促。现在想来,当时我的处理不妥当。首先: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让孩子在认识材料的同时,非常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流程,其次,当只有个别孩子出现问题时,一定要个别引导,指正,而不应该影响整个班级的实验操作的进度。最后,即使开学初就分了组,在平时做实验时,也应该考虑到全班同学,要面向集体。而不是每次都是同一批人操作,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孩子做实验的积极性。
作者:袁欢,马坡岭小学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有重量吗教学反思
《空气占据空间》这节课教材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难于理解。因为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这比固体、液体占据空间来的更抽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去体会、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集体讨论、交流、开展探究活动,最后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质疑、探究、自主学习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整堂课中有三个重要的结论:1空气是会占据空间的。2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会变化的。3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这些观点,让学生通过自己亲手实验来验证。在实验前先通过乌鸦喝水的例子给学生简单的讲解了空间的定义,以及空间是有限的概念。然后由石头和水都能占据空间,提出问题:那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自行设计实验。我给学生提供了几种实验材料:装满水的水槽、杯子、纸巾。学生不断的补充完善出实验的方法步骤。我总结并讲解实验的原理。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并且观察实验现象,杯子底部的纸巾没打湿,由此得出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老师带领学生将这个实验现象以画图加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加强学生的实验记录能力。学生在拿出纸巾时看到没打湿的时候还是非常惊讶和兴奋的。
然后通过让学生思考:水槽里这么多的水为什么还不能把空气挤出去呢?如果杯子上方有一个小孔那空气能出去了吗?的问题来引出第二个实验:拔掉橡胶帽之后,杯子里又会有什么新的现象产生呢?除了水位会上升至外,还会有什么其他的现象产生吗?由学生来完成实验并观察,学生都能很清晰的观察到杯子中的漂浮物就在逐渐的上升,代表杯子里的水在逐渐上升;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小气泡出现。学生在完成实验后,自己按照刚才画图的方式把第二个实验的现象记录下来。
最后通过一个小难题考考他们,能不能运用今天学的小知识:空气能占据空间。来成功解决老师给他们出的难题。用两根吸管和一团橡皮泥能不能把一瓶水里的水取出来。要求是:不能挤压、不能倾斜、不能用吸管吸。不得不感慨学生的思维还是很发散的,他们都能想出很多种办法。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2.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教学重点
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通过对石头、水、空气的三者比较,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体系。
教学难点
设计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演示实验材料: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给每个学生准备:石头、水、空气的比较表格。
教学过程
一、空气有重量吗
1.师: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有什么办法证明?
2.生讨论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来证实空气是否有重量。并讨论自制小天平的方法。
3.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建议:天平上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
4.小天平调平。(先将气球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
5.给气球充气,观察并记录小天平的变化。(分组实验)
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变化情况,思考:所有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致吗?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实验结果不同?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使效果更明显,结果更精确?
二、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
1.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
方法1: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掉,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方法2: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挂上一个或几个充足气的气球,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2.生选择方法进行实践,并讨论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三、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
1.师:为了让我们的实验结果更精确,更有说服力,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的天平称来进行研究。
2.师演示:将一只充满气但未充足气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出重量(让学生来看),然后用气筒给皮球充足气,(需提醒学生注意充足气后,皮球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要保持皮球的大小一致)
3.师演示测量充足气的皮球的重量,请学生帮助观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思考:说明了什么?
4.请学生观察对比,托盘天平和自制天平有哪些主要区别。(托盘天平不仅可以测出空气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较准确地测出到底增重了多少)
四、全课小结
1.请学生将之前记录的维恩图等记录表取出,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石头、水、空气对比表。请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情况和记录表完成对比表。
2.根据对比表分析:这三种物质,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出示更多物质的,把这些物质分为液体、气体、固体三类,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4.出示之前填写的关于水和空气的气泡图,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可以补充,原有内容中哪些是不正确的,需要改正。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反思如下:
这节课教材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难于理解。因为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这比固体、液体占据空间来的更抽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再集体讨论、交流、开展探究活动,最后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整堂课中有两个重要的结论:空气是会占据空间的。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会变化的。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这些观点,让学生通过自己亲手实验来验证。在实验前先给先给学生简单的讲解了空间的定义,前一个实验是在老师的演示实验杯中的纸会湿吗?
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紧接着比较空气和水都占据空间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了,学生操作比较分别装有40ml空气和水的注射器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然后拓展知识,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最后一个环节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要学生通过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帮助乌鸦喝到水。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的科学知识帮助到其他人,让学生学会如何灵活的运用知识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学会将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课后同教研组老师对我的这节课进行了评课,总的来说这节课课堂结构是比较完整,过程清楚,板书设计有心,各个环节紧扣,问题设计好,学生积极活跃。不过也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语言平淡,**不够,节奏太快应该注意细节。
在学生操作实验中,应该讲明实验要求,课堂组织方面有待加强,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回答时间,对学生的表扬应多样,最后领导对我的工作做了肯定,让作为新老师的我开始对以后的教学充满信心。通过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我想我的课堂永远会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