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2 20:53:26
清朝时期各个皇帝的陵寝位置具体在哪里?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时代距今不远。其历代帝王的陵前石雕在中国古代陵墓雕刻中的地位虽不甚重要,但如果是为研究清代与其以前各个时代的对比,尤其是研究清代二百六十年中中国雕塑艺术风格和雕工技艺的高低变化,都有必要加以比较,并对于各个帝王的在位历史年代有所了解,为此再列表如下:
始祖一、肇、兴、景、显四祖的永陵,葬辽宁新宾县启运山南麓。葬努尔哈赤的父祖父、曾祖父、高曾祖四代,陵前无石雕像;
始祖二、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葬辽宁沈阳东北郊。陵前石雕瑞兽四或六对;
始祖三、太宗皇太极的昭陵,葬辽宁沈阳市北郊。(现为北陵公园)。陵前石雕瑞兽六对,陵道前另有蹲狮一对;
帝陵一、世祖顺治(福临),在位十八年(1644~1661)孝陵,葬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清东陵,陵前石雕瑞兽十二对,侍臣六对(在东陵中轴线上);
帝陵二、圣祖康熙(玄烨)在位六十一年(1662年~1722)景陵,葬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陵前石雕瑞兽三对、侍臣二对;
帝陵三、世宗雍正(胤祯)在位十三年(1723~1735)泰陵,葬河北省易县城西永宁山清西陵,陵前石雕瑞兽三对,侍臣二对,陵道前另有瑞兽一对(在西陵中轴线上);
帝陵四、高宗乾隆(弘历)在位六十年(1736~1785)。裕陵,葬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陵前石雕瑞兽六对,侍臣二对;
帝陵五,仁宗嘉庆(顒琰)在位二十五年(1796年~1820)。昌陵,葬河北省易县清西陵,陵前石雕瑞兽三对,侍臣二对;
帝陵六、宣宗道光(曼宁)在位三十年(1821~1850)。慕陵,葬地同仁宗陵。陵前无石雕仪卫;
帝陵七、文宗咸丰(奕讠宁)在位十一年(公元1851—1861年)。定陵,葬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陵前石雕瑞兽三对,侍臣二对;
帝陵八、穆宗同治(载淳)在位十三年(1862—1874)。惠陵,葬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陵前无石雕;
帝陵九、德宗光绪(载氵恬)在位三十四年(1875~1908)。崇陵,葬河北省易县清西陵。陵前无石雕仪卫;
帝陵十、宣统(溥仪)在位三年(1909年~1911)。
经过了三次迁移的慕陵,最后定在了哪里,陵墓构造又怎么样?
但是在他执政期间,我国也迎来了黑暗时期的开端,在 1842年中国在**战争中失利,被迫地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这位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
道光皇帝生前是一位非常节俭的皇帝,根据史料记载, 他生前曾经还穿着打着补丁的裤子上过朝,而且他的衣服大部分都是洗了三次才换下来的。
就是这样一位勤俭节约的皇帝,他的陵墓建造得也很别出心裁。 那他陵墓的别出心裁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生前节俭的皇帝,死后的陵墓又建造得怎么样?最重要的是他又是怎么死的呢?
道光生前非常的节俭,衣服总是洗了又洗,穿了又穿,常常都是衣服破了打了补丁继续穿,可以说是一位勤俭持家的好皇帝。而他死后为自己修建的陵墓确实比较特殊。 他的陵墓叫做清慕陵,建造在清西陵地界中的龙泉峪。
虽然陵墓建造在了西陵中,但是一开始的选址并不是这里。 而是经历了一波三折,将陵墓的位置更改了三次后才选在了龙泉峪。
第一次陵墓选址:嘉庆元年,在道光皇帝还在做皇子的时候, 便迎娶了笔记还要大上一岁的钮枯禄氏,而钮枯禄氏也就成为了这位未来皇帝的第一任老婆。
但是钮枯禄氏并没有活太久,到了嘉庆十三年的时候就病逝了。 死的时候只有二十八岁,那时的道光也就是旻宁才二十七岁。
他对于钮枯禄氏的思念溢于言表,被他的父皇看在眼里,便让他在当时京城,也就是北京城附近的王佐村中尉钮枯禄氏修建了一座陵墓,用来纪念旻宁的第一人老婆。 嘉庆十六年的十一月十七日,钮枯禄氏便以太子夫人的身份和礼仪,下葬在了王佐村。
时间转眼过去了十年,旻宁继承了皇位之后, 为了表示对钮枯禄氏的思念和爱恋,将他追封为了孝穆皇后。 而且也准备将自己陵墓也修建在王佐村,但是如果这么做,就要面临着破坏祖制的问题。
因为在 乾隆年间 时,就制定下来了父子分开埋葬, 父亲葬在东陵,儿子葬在西陵的昭穆之制。这在当时的大清也算得上是一道不可以违背的规定。 而王佐村的位置,既不在西陵,也不在东陵,如果在这里修陵就违背了乾隆皇帝的旨意。
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满朝文武都纷纷上奏,劝阻道光皇帝另选吉地。 因为如果葬在王佐村,不仅仅破坏了祖制。
而且皇陵一定会修建得非常大, 这样也会影响到王佐村的百姓,影响到王佐村民的利益,非常的不可取。
道光皇帝听取了朝中大臣的建议,也认为在这里建陵有点欠考虑,于是便命令大臣们按照祖制的昭穆之制在东陵界内重新寻找一块万年吉地 。而王佐村的陵墓修建计划就此作罢。
第二次陵墓选址:在道光皇帝下达了在东陵中修建陵墓的旨意后,陵墓的选址筹建计划便在道光元年开始了。 关于陵墓修建和选址的问题上,道光皇帝曾经向负责这件事的大臣们吩咐过,陵墓的位置风水一定要非常好,陵墓修小点无所谓。
于是最后便将陵墓的地址选择在了东陵地界中的绕斗峪,在 确定了地址后还将绕斗峪改名为宝华峪 。在一切事宜都确定好了之后,陵墓的修建工程便正式开始了。
在修陵工程浩浩荡荡地进行了六年后,终于修建完成了。道光皇帝很高兴,于是便对负责此事的大臣们给予了奖赏。 并且还在道光元年的九月二十二日,将孝穆皇后的棺椁迁葬在了新的陵墓中。
但是等到孝穆皇后的棺椁安置进地宫的很过年后,老天爷却和众人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道光八年,安排守护东陵的大臣向道光皇帝上奏,宝华峪的陵墓地宫中,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渗水现象。 在地宫的积水最深的地方足足有半米高,而且连孝穆皇后的陵墓都淹没了两寸 。
道光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的气愤,随即惩处了当时负责修建陵墓的大臣,虽然没有处死他们,但是也免除了他们的官职,处以罚款和流放。
然后便命人抓紧重新选择一块地方,将宝华峪的陵墓废除了。
所以已经使用了很多年的宝华峪陵墓就废弃了,而葬入地宫中的孝穆皇后也第二次“重见天日”。
最终确定陵墓:在废弃了宝华峪的陵墓后,朝中的大臣还建议道光皇帝在清东陵的地界中寻找建陵吉地,因为这是 祖制,不能破坏 。
但是道光皇帝颇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他不想在东陵中建陵。并且还指派出了数不胜数的风水师外出寻找建陵吉地。 在这期间道光皇帝也受到了不少的朝中大臣们的奏帖。
而内容无非都是想让道光皇帝三思而后行,尽量在东陵中寻找万年吉地。但是道光皇帝已经打定了主意,执意不在东陵中建造陵墓, 最后终于将陵墓的位置选择在了西陵中的龙泉峪,作为了自己的多年以后的葬身之处。
在确定了陵墓的最终地址后,龙泉峪的陵墓建造工程便在道光十一年的十一月初八那天浩浩荡荡地开始了。 建设工程直至道光十五年才结束,足足建造了四年。
期间直接和间接花费的银两就达到了240多万两,而陵寝的名字也最终确定为“慕陵”。 在陵墓建造完成之后,便将孝穆皇后迁葬进去了。孝穆皇后的棺椁足足被迁移了三次,这在以往的 历史 中是极为少见的。
道光二十九年也就是1850年的1月23号,道光皇帝的母亲去世了,享年74岁。 根据史料《清宣宗实录》中的详细记载,皇太后死后,道光帝非常的伤心哭得昏天黑地,一连着好几天不说话不吃饭,甚至一连着几天一口水都没喝。
这令满朝文武都非常的担心, 因为道光皇帝当时年岁已高,这样的悲伤过度,身体很有可能会出意外。 于是朝中大臣们纷纷向道光皇帝下跪请求他不要在为了皇太后的去世而过度伤心,而是以大局为重,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那时的道光皇帝已经年过半百,他每天都在为了皇太后的后事而奔忙, 白天操办皇太后的后事,晚上则是守在皇太后的灵堂前尽孝 。当时的北方正值严冬,天气非常的寒冷,而道光皇帝在守灵的时候,又只在地上铺了一个草席便席地而睡。
他当时已经68岁的高龄了。身体完全遭受不住这样的寒冷, 于是满朝文武再次恳求他返回宫中,但是道光皇帝并不听劝,在经过了多日的劳累奔波和几天都没有好好吃饭后,终于病倒了。
时间来到了十二月的二十一日,道光皇帝决定将皇太后的遗体送往圆明园中存放。在遗体被运走的那一天,道光帝拖着劳累并且还有伤病的身体出来送走了皇太后,之后又骑着快马前往圆明园,并且提前到达了圆明园, 在门口跪着迎接皇太后的遗体进入圆明园。
之后的几天,道光帝又和之前一样在圆明园中席地而睡为皇太后守孝。
在道光皇帝一连串的哀悼行为后,他迎来了生命的最后一年,那时他已经执政三十年了,年龄已达到了69岁的高寿。 正月初五,朝中大臣们的集体恳求下,道光皇帝便将亲自运送皇太后遗体的计划放弃了。
但是那时的道光身体非常的差,病情已经非常的严重,甚至已经很难在自己站起来。 正月十一那天,道光皇帝在处理完自己生前的最后一件朝政后,于正月十四那天病逝了。 因为之前他的身体就有小病,在经过了之前一连几天的折腾后,病情加重变成了肺病。
而那时的道光皇帝年岁已高,所以身体的各方面抵抗力也变得大不如以前,所以他的逝世基本也在预料之中。
在道光皇帝逝世前的六个小时里,他已经变得不能说话,但是神志也还算清醒于是便宣布了下一任的皇帝人选。 皇帝的遗诏在五年前就已经写下并保存下来了,而现在要做的就是打开存放遗诏的盒子。
在慎德堂中,满朝文武,皇亲国戚都守在大殿中,准备迎接新一代的皇帝。 在盒子打开后,里面有两道密旨,当时的内务府大臣宣读了遗诏上的内容,遗诏上的内容非常的简单,只写了皇帝的继位和其他太子亲王的人选。
遗诏的内容大概是 皇六子奕欣被封为了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奕欣被立为了下一任的皇帝,他跪地痛哭,而当时在大殿内外的满朝文武也都跪地叩拜新的君王。
道光皇帝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可以称为是一座木制雕刻的盛会,而这场盛会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雕刻的非常完美且栩栩如生的 楠木雕龙 。
在慕陵中的三座楠木大殿上全部都没有施加油彩,但是整体却用融化的蜡涂抹在楠木的表面。 而且慕陵的三座大殿中还一共用了1318条木质雕龙进行装饰,在隆恩殿中就装饰了整整1096条。
在隆恩殿的天花板上,装满了木质的雕龙。 由于使用了比较特殊的镂空雕刻法,龙的整体姿态就好像在俯瞰众生一般。
在慕陵中的建筑大多是都是实用性的并没有太多的装饰,因为在生前他曾对自己的陵墓要求过, 一定要风水好,陵墓的规模可以缩水 。
所以陵墓的主要建筑就只有神道碑,神道桥,隆恩殿,玉带河,石五供以及每个陵墓都不可或缺的碑楼。 与其他的清代皇帝陵墓相比,缺少了明楼和方城。
神道桥在神道碑的北面,慕陵中的神道桥并没有按照先例一样建造成三孔三路的石桥,而是一路拱桥, 在拱桥的左右两边还有分布着一座平桥。
在桥北的地方分布着两座朝房,前出廊,面阔三间 。 在两座朝房的北面各有一间班房。接下来便是陵墓中的主要建筑,隆恩殿。
隆恩殿的建造在一座石质的须弥座上,在台面上还铺满了金砖,面阔五间,而屋顶则是黄色琉璃瓦铺成的单檐式歇山顶,在中间还开设了三道大门, 但是原先安置在门内的燎炉已经消失不见。分布在隆恩殿左右的东西配殿相对来说比较小。
隆恩殿的主体结构与历代皇帝所建的结构上略有不同,慕陵中的隆恩殿一改之前面阔五间的先例,缩减为三间,将重檐歇山顶式的屋顶改为了单檐式歇山顶。 在大殿的四周还设置着回廊,而在月台和大殿周围的栏板和雕刻的龙头也被撤除了,月台上是放置了两尊铜炉。
而在月台的东西两个角落还有安置着两座石潼和两座嘉量。 在隆恩殿和两座配殿中的所有可以看到的木质结构全部都是金丝楠木,所以隆恩殿和这两座配殿的在建造时花费的银两最多,建造的时间也最长。
在金丝楠木上并没有刻画一些彩绘,而是在天花板,群板等重要建筑上也并没有按照传统去刻画一些金莲水草案,而是又一些浮雕的方法刻画出了一些形象生动的游龙。 三个大殿中装饰的木质雕龙加起来足足有1318座,而隆恩殿中就占1096条。
道光皇帝认为,之前在宝华峪的陵墓之所以会渗水是因为, 装饰的龙的原因 ,这次在慕陵的建造中,他特地的命令将木制雕刻的游龙布置在屋顶,这样一来地宫就不会渗水了。
在隆恩殿的后面还有一条河,名叫玉带河,而且还有三座汉白玉制作而成的三座平桥横跨在玉带河上, 在这三座石桥中,只有中间的桥比其他两座桥多建造着有栏板。
在玉带河的北面便是以一座三间四柱三楼式的用汉白玉制作而成的石牌坊取代了传统建设中的三座门 。石牌坊的两侧连着墙体,牌坊的两侧的两道门的门额上雕刻着龙凤的图案,游龙在中间,凤凰则在左右两边包裹着龙。
慕陵中的石五供后面建造着一座月台, 面阔45.4米, 在上面还建造着一个台基, 高1.92米, 在台基的前面还建造着三出台阶,每一出都是十二级。
在台基上并没有像其他皇陵一样建造着方城明楼和宝城。 在台基的上面有一条御道,御道的尽头则是一个接近于正方形的月台。在月台之上的须弥座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宝顶,宝顶的下面便是清慕陵的地宫,也是道光皇帝的埋骨之所。
如果有参观过慕陵的观众可能会知道,在慕陵中没有像历代皇帝一样建立歌颂生前成就的圣德神功碑。 这是因为在**战争中,中国失利战败,道光皇帝觉得自己,愧对于大清王朝的百姓和列祖列宗,于是便没有在陵墓中修建圣德神功碑和极具代表性的石像生。
在五孔桥的北面就是陵墓中的龙凤门,慕陵中的龙凤门与孝陵,泰陵中一样,但是在规模上偏小。 在陵墓的北面建造着两座下马牌,其作用则是提醒骑马前来祭拜的人到达此处应该下马进入陵园,以表达对道光皇帝的尊敬。
在神道附近的石碑上,刻着宣宗的谥号,在石碑的背后则是按按照道光的要求,刻着宣宗的生平事迹,其作用其实和 神功圣德碑 差不多。
而关于道光皇帝陵墓的名字为什么定为慕陵这件事情可是大有来头。 按照先例皇帝死后的陵寝名字都是要在墓主人死后制定,但是了解过 历史 的人都知道,道光皇帝陵墓名字确实自己定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在道光皇帝将陵墓的选址确定在龙泉峪后, 为了避免让这个陵墓再像宝华峪一样有漏水的情况于是便选了一块地势比较高的地方。
而且他在世的时候还经常来陵墓中巡查。在龙泉峪的陵墓建造工程快要进入尾声的时候,道光帝又一次来到了清慕陵中巡视。 在此之前他已经参观过泰陵和昌陵,来到自己今后的葬身之地后,他非常的高兴,因为他觉得自己的陵墓建造的非常的坚实牢固。
有一次道光皇帝在亲临龙泉峪陵墓的时候,站在大殿的月台上手中持笔,凝望着东方突然感慨万千,于是手下朱笔一挥写下了“ 其慕也慕也 ”的谕旨。并且将自己的两个十八岁的皇子 奕聍和奕沂喊来,让他们两个恭读了这几个大字。
之后后让人将自己刚才写字的笔收藏在了隆恩殿中的东暖阁里 。两年之后,道光皇帝与世长辞,继承皇位的咸丰也就是奕泞,重新读了一遍两年前道光皇帝留下来的遗诏。
在看到遗诏上的“其慕与慕也”的时候,看着眼前的景象恍然大悟, 这才领悟到原来道光皇帝想要暗示自己将来要用“慕”字来给陵墓命名。
道光三十年的二月初九,咸丰皇帝下达了谕旨,将父亲道光皇帝的陵墓正式命名为“慕陵”。 对于陵墓命名这件事上,只能说还好咸丰皇帝天资聪慧。
没有忘记道光留下来的谕旨,并且及时领悟出了道光皇帝的用意。 如果在领悟出用意的时候,已经取了名字并且公之于众,那在九泉之下的道光皇帝只能摇头叹气了。
那道光皇帝为什么要用“慕”字来为自己的陵墓命名呢?不少的学者都认为,道光皇帝在位的时候,大清王朝的政治局势急剧下降。
无论是国内的起义反叛还是西方诸国的虎视眈眈。 都为道光皇帝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道光也在位置将大清王朝管理一塌糊涂而懊悔不已。
一想到自己的祖先努尔哈赤驰骋沙场,南征北战创建的大清王朝和自己父辈所创立的太平盛世就要毁在自己的手里, 道光的心里就产生了一种愧疚的感觉,认为自己的在九泉之下没有脸面面对自己的先祖和父王。
他的父亲嘉庆皇帝在在位二十五年,延缓了爱新觉罗氏的江山衰败,而到了自己的这一代,却让大清王朝变得岌岌可危, 想到这不得不使他钦佩仰慕自己的列祖列宗,于是便用钦慕的“慕”字来给自己陵墓命名, 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先祖的仰慕,一方面则是表达了一种愧疚的心情。
大清王朝覆灭的结果是必然的,而其重要原因并不在于道光皇帝。 清朝建立初期,大清王朝的综合实力比较强,那时候有很多国外的商人想要来到清朝做生意但是那时的清王朝认为自己非常厉害,并且认为中华大地的资源应该归属于自己便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不与其他的国家进行商业来往和各方面技术的交流 ,而这便也为清王朝的衰落埋下了种子。因为闭关锁国的政策是清朝的各方面的技术发展都变得非常的缓慢, 而同时外国正在全力的发展 社会 生产力,不仅使人民的日子过得更好,军队的实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第二个原因则是制度问题, 在清王朝发展的鼎盛时期,囤积了大量的资源而国库也非常的充盈。 在其他国家来看, 大清王朝就是一块肥肉,谁也想来分一杯羹, 于是便派了很多的使臣来到中国商量合作,但是都被拒绝。
但是那时欧洲列国已经建立了全新的资本主义制度 ,这让他们在短期内囤积了大量的财富,也是他们有了侵略我国的基本实力。
在清朝拒绝了合作后西方列强的炮火便敲开了清朝锁了很久的“大门” 而大清朝也就一步步的走向了灭亡。
这个图片日期那是什么那个朝代,那个皇帝,到现在多少年了
道光六年是1826年,至今189年。
道光,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六位皇帝,年号“道光”。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生于撷芳殿,为清仁宗嘉庆帝的次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在位30年(1820-1850年)。道光三十年正月崩于圆明园,终年67岁。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的慕陵。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清朝皇帝年代顺序表
清朝开国皇帝:天命汉努尔哈赤
姓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出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属相:羊卒年:天命十一年(1626年)
享年:68岁谥号:初谥武皇帝,改谥高皇帝
庙号:太祖陵寝:福陵(沈阳东陵)
清朝入关皇帝:崇德皇太极
姓名:爱新觉罗??皇太极出生: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
属相:龙卒年:崇德八年(1643年)
享年:52岁谥号:文皇帝
庙号:太宗陵寝:昭陵(沈阳北陵)
清朝少年皇帝:顺治帝福临 在位18年
姓名:爱新觉罗??福临出生: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
属相:虎卒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
享年:24岁谥号:章皇帝
庙号:世祖陵寝:孝陵(清东陵)
清圣祖皇帝:康熙帝玄烨 在位61年
姓名:爱新觉罗??玄烨出生: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
属相:马卒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享年:68岁谥号:仁皇帝
庙号:圣祖陵寝:景陵(清东陵)
清朝第五位皇帝:雍正帝胤禛 在位13年
姓名:爱新觉罗??胤禛出生: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日
属相:马卒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
享年:58岁谥号:宪皇帝
庙号:世宗陵寝:泰陵(清西陵)
清朝第六位皇帝:清高宗乾隆大帝弘历 在位60年 3年太上皇
姓名:爱新觉罗??弘历出生: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
属相:兔卒年:嘉庆四年(1899年)
享年:89岁执政:实际掌权64年
谥号:纯皇帝庙号:高宗
陵寝:裕陵(清东陵)父亲:胤禛(雍正)
清朝第七位皇帝:嘉庆帝颙琰 在位25年
姓名:爱新觉罗??颙琰出生: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
属相:龙卒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享年:61岁谥号:睿皇帝
庙号:仁宗陵寝:昌陵(清西陵)
清朝第八位皇帝:清道光帝旻宁 在位30年
姓名:爱新觉罗??旻宁出生: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八月初十日
属相:虎卒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
享年:69岁谥号:成皇帝
庙号:宣宗陵寝:慕陵(清西陵)
清朝第九位皇帝:咸丰帝奕 在位11年
姓名:爱新觉罗??奕出生: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月初九日
属相:兔卒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
享年:31岁谥号:显皇帝
庙号:文宗陵寝:定陵(清东陵)
清朝第十位皇帝:同治帝载淳 在位13年
姓名:爱新觉罗??载淳出生: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
属相:龙卒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
享年:19岁谥号:毅皇帝
庙号:穆宗陵寝:惠陵(清东陵)
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光绪帝载湉 在位34年
姓名:爱新觉罗??载湉出生: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
属相:羊卒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享年:38岁谥号:景皇帝
庙号:德宗陵寝:崇陵(清西陵)
清朝第十二位皇帝:宣统帝溥仪 在位3年
姓名:爱新觉罗??溥仪出生: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日
属相:马卒年:1967年
享年:62岁谥号:无
庙号:无陵寝:先葬八宝山公墓,后移葬清西陵华龙陵园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通称咸丰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
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最后一代封建王朝,清朝的皇陵在哪?
清朝的皇陵在河北遵化市和易县。
清入关以后,十个皇帝,除末帝溥仪没有设陵外,其他九个皇帝都分别在河北遵化市和易县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园。由于两个陵园各距北京市区东、西一百里,故称“清东陵”和“清西陵”。
清东、西二陵在规制上基本沿袭明代,但清朝陵冢上增设了月牙城,而且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清朝皇陵都由石像生、大碑楼、大小石桥、龙凤门、小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门等大小建筑组成。每座帝陵附近一般都附有皇后和嫔妃的园寝。
扩展资料
除了关内的清朝皇陵,关外还有数座清入关前的皇帝陵墓:关外陵寝埋葬的都是清入关以前的皇帝及其后妃,其中有的是被追尊的帝、后。
1、清永陵
始建于1558年,初称兴京陵。1659年,改称永陵。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贴木尔、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
1648年,清世祖福临追封猛哥贴木尔为“肇祖原皇帝”、福满为“兴祖直皇帝”、觉昌安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来永陵谒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动成为清代的国家大典。
2、清褔陵
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竣工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方具今日规模。陵内葬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
此陵面傍浑河,背依天柱山,水绕山环,草深林密,景色十分清幽。其布局虽与昭陵如出一辙,但因它建在北高南低的山坡上,故形成两大特点。
3、清昭陵
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竣工于顺治八年(1651年),后经康熙、嘉庆二帝增建,才成今日规模。陵内葬有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昭陵不依山傍水,而是直接建在平地上。四周护以缭墙(围墙),极似一座小城。
4、清东京陵
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后,于后金天命九年(1624年)将其祖父、弟、子等十余人的陵墓由赫图阿拉迁至东京城东北4华里的阳鲁山上,成为后金祖陵,故称"东京陵"。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复将努尔哈赤祖父辈的陵墓迁回故土赫图阿拉永陵。
东京陵现存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庶母弟穆尔哈齐及其子达尔差等人的四座陵园。96-97年重修陵道。此陵有缭墙、山门、碑亭等建筑。碑亭保存完好,建于舒尔哈齐墓前,是四券单檐歇山式建筑,内有彩绘藻井,亭中立有大理石《庄达尔汉巴图鲁亲王碑》,用汉、满两种文字刊刻,字迹清晰,雕刻精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皇陵
关于慕陵是哪个朝代的和慕陵妃园寝墓位分布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